青年失业率达到17.8%,中国领导层誓言结束“内卷”!哪些行业最惨?
青年失业率达到17.8%,中国领导层誓言结束“内卷”!哪些行业最惨?
FX168财经报社(亚太)讯 中国领导层承诺要结束部分企业的激进降价行为,监管机构称这种现象正在引发过度竞争,损害经济。
这场“反内卷”运动源于中国制造业的产能过剩——这是过去政府刺激政策的遗留问题——以及企业通过降价清库存或刺激消费的做法。这些降价引发各行业的价格战,市场担忧通缩可能会根深蒂固,从而阻碍稳定中国19万亿美元经济的努力。
什么是“内卷”?
“内卷”一词在中国网络上自2020年开始流行,最初由年轻人用来形容过度竞争、往往适得其反的成功追逐。
比如,他们会质疑:即便努力考上好学校,最后的回报却是进入一家科技公司“996”(早九晚九,一周六天)的工作;在高学历、失业率居高不下的年代,能找到工作已经算幸运。
在英语里,“involution”这个词使用频率较低,它源自拉丁文,意为“向内卷曲”。美国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Clifford Geertz)在上世纪60年代研究爪哇农业时将其推广,用来描述在复杂度或努力增加的同时,经济或文化依然停滞不前的现象。
如今,在中国,“内卷”已经成为一个简写,用来形容更广泛意义上的筋疲力尽、常常徒劳甚至自我消耗式的激烈竞争。
这一概念也与中国从房地产驱动转向制造业强国的路径相关——尽管制造业如今占到全球产能的三分之一,但投入的资源不断增加,却没有带来相应的回报,形成一场“向下竞争”的循环。
为什么竞争会成为坏事?
在中国社交媒体上有句常见的调侃:在别的国家,政府干预是为了防止垄断和限制竞争;在这里,政府干预却是为了遏制竞争。
问题在于竞争已经到了一个水平,不仅回报递减,还威胁到经济稳定。
由于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通缩压力正在加剧,北京面临是否出手遏制产能过剩、恶性竞争和残酷价格战的抉择。
经济学家称,消费者行为正在发生改变,可能导致价格进一步承压,加剧通缩根深蒂固的风险,令中国决策者面临更多难题。抗击通缩是一场复杂的战斗,同时对就业和增长构成风险。而这一切还叠加了与美国未解的贸易摩擦,进一步压缩了工厂利润空间。
北京将就业视为社会稳定的关键。出口企业甚至国有企业已经在裁员、降薪,而青年失业率达到17.8%。
哪些行业受影响最严重?
过度竞争导致多个行业的企业利润率收缩,包括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板、锂电池、钢铁、水泥以及外卖。
在电动汽车领域,2023年全球最大汽车市场爆发了残酷的价格战,涉及比亚迪和特斯拉等数十个品牌。今年5月,中国监管部门下令该行业停止无休止的降价。根据伦敦证交所集团(LSEG)的数据显示,中国境内33家上市车企的净利润率中位数,从2019年的2.7%降至2024年的仅0.83%。
中国的太阳能产业也成为“反内卷”整治的重点。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表示,巨大的产能过剩和价格战导致去年光伏制造产业链亏损达400亿美元。尽管削减过剩产能的重组已开始,但中国的光伏产量要与需求匹配仍任重道远。分析人士估计,仅中国2024年的硅片、电池片和组件产能,就足以满足全球至2032年的年度需求。
一些行业仍深陷政策调整之中。
在外卖领域,阿里巴巴、京东和美团投入了数十亿美元,在补贴驱动下争夺“即时零售”市场份额,这是一场代价高昂的豪赌,押注快速增长的一小时送达业务将成为中国电商市场未来的关键。
野村的分析师估算,仅第二季度整个行业的资金消耗就超过40亿美元,这种投入预计还将进一步压缩企业的短中期利润。
1. 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标明来源为FX168财经。商业性转载需事先获得授权,请发邮件至:media@fx168group.com。
2. 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FX168财经立场。我们提供的交易数据及资讯等不构成投资建议和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