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紧张关系升级之际,北京下周准备召开重大战略会议!
中美紧张关系升级之际,北京下周准备召开重大战略会议!
FX168财经报社(亚太)讯 在与美国关系紧张之际,中国正在为未来五年规划发展蓝图。
下周一至周四,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与中共中央领导人召开二十届四中全会,讨论下一阶段的发展战略。
这次会议提醒处于可能史上最长停摆边缘的美国政府:中国是一个极为重视规划的国家。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北京每十年召开两次战略规划会议,旨在围绕具体的社会与经济目标凝聚全国力量。
新规划的重要意义
今年,中国在面对美国在科技和贸易方面的压力时,仍大力宣传其在“十四五”规划下取得的成就。而即将启动的“十五五”规划尤为关键。中国银行前首席研究员宗良表示,中国已经为2035年制定了更长远的目标:实现人均GDP达到发达国家中等水平,并在核心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不过,在展望远期目标之前,决策者下周将重点讨论当前的挑战,包括应对美国愈发严厉的科技限制、可能高达100%的关税,以及国内需求疲软。宗良指出,北京可能不会宣布大刀阔斧的改革,而是将继续推进“改革”以刺激内需,例如打破地区市场壁垒、扩大签证便利等措施。
在近期加大对高科技产业支持的基础上,北京预计还将承诺进一步扶持国产半导体、人工智能和人形机器人等领域。虽然完整细节要等到2026年3月的全国人大会议上公布,但下周会议的通稿预计会提前透露一些重点方向。
经济学人智库亚洲高级经济学家Tianchen Xu在一份报告中表示,技术发展部分预计将重点聚焦两方面:其一是人工智能,要求到2030年关键领域的应用率达到90%;其二是基础科学研究,目前距离官方目标仍有较大差距。
在美国缩减气候承诺的背景下,中国未来五年还需兑现2030年后开始削减碳排放的承诺。Xu表示,目前中国在降低排放率方面的进展落后于计划。“我们认为实现目标仍有可能,但这需要在电力市场改革和高排放行业淘汰方面付出更大努力。”
计划 vs 适应
问题在于,中国是否能够仅凭规划实现科技突破和经济增长。
澳大利亚麦格理集团首席中国经济学家胡伟俊指出,过去25年中国最重大的三次经济转型,其实更多是由外部需求变化驱动的,而不是五年规划推动的。这包括: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在全球供应链中的角色提升,以及北京对房地产行业的整顿。随着出口在美国加征关税的背景下逐步降温,他预计中国将迎来又一个重要转折点。
尽管中国的电动车雄心重塑了全球汽车行业,但北京在2015年提出的“2025中国制造”计划的多个目标上依然有所欠缺。比如国产C919客机仍依赖美欧零部件供应。
国家安全与经济平衡
此外,中国强调制造业发展却未能同步提升国内需求,这导致许多企业陷入“内卷式竞争”,生产过剩的廉价商品涌入国际市场,冲击其他国家的工业基础,引发不仅来自美国,也来自墨西哥和欧盟的关税威胁。
北京的立场是:各国不应责怪中国,而应通过技术共享来发挥各自优势。
一些国家,如俄罗斯以及上月在天津出席上海合作组织会议的成员国,表现出采用中国技术的兴趣,因为这些技术往往比美欧方案更便宜。例如,DeepSeek在人工智能的运行成本和可及性方面已压过OpenAI。
但也有国家将中国的崛起视为威胁。随着北京在关键产业持续挑战美国的主导地位,华盛顿不断加紧出口管制并扩大关税。同时,中国经济的持续扩张也威胁着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经济体的地位。
因此,中国目标面临一个两难局面:既要维护国家安全,又要推动经济发展。北京强调必须在“安全与发展”之间寻求平衡,同时优先维护国内稳定与自我安全。
下周的四中全会将释放信号,说明中国计划如何在这两种看似矛盾的目标之间实现平衡,随后才会看习近平是否会在本月底于韩国与特朗普会面。
1. 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标明来源为FX168财经。商业性转载需事先获得授权,请发邮件至:media@fx168group.com。
2. 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FX168财经立场。我们提供的交易数据及资讯等不构成投资建议和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