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市场深度调整解析:四年周期、巨鲸抛售与政府关门流动性冲击
比特币市场深度调整解析:四年周期、巨鲸抛售与政府关门流动性冲击

比特币市场现状
根据 www.Todayusstock.com 报道,花旗指出,10月10日的币圈爆仓事件可能削弱投资者的风险偏好。近期,美国现货ETF资金流入明显放缓,链上数据显示,比特币巨鲸正在减少,而散户钱包持有量在增加。同时,融资费率下降显示杠杆需求不足。技术面上,比特币价格已跌破200日移动平均线,这进一步抑制了市场需求。
四年周期与减半机制
比特币的四年周期理论基于减半机制:每21万个区块,矿工获得的区块奖励减半,导致新币供应减少,从而产生周期性价格冲击。历史数据显示:
| 减半时间 | 减半前价格 | 减半后价格峰值 |
|---|---|---|
| 2012年11月 | 12美元 | 约1100美元 |
| 2016年7月 | 650美元 | 近2万美元 |
| 2020年5月 | 8700美元 | 超过67000美元 |
| 2024年4月 | 约3.125 BTC区块奖励 | 待周期高点 |
根据Bitwise研究报告,随着机构投资者进入市场和现货ETF渠道的扩展,比特币价格波动可能不再严格遵循传统四年周期。Glassnode与Galaxy Research数据显示,2024年减半对新增供应的边际影响正在减弱,新发行量占比极低,市场定价更依赖资金流入结构。
巨鲸抛售与散户增持
花旗报告显示,自8月以来,比特币“巨鲸”累计抛售约14.7万枚,总价值约160亿美元。散户持有量增加,尤其是小额投资者倾向长期持有。Bitwise欧洲研究主管André Dragosch指出,巨鲸相信四年周期,预期比特币已达到本轮周期高点。CryptoQuant CEO Ki Young Ju认为,市场结构正在演变为“老巨鲸向新的长期持有者(机构、ETF及配置型买家)转移筹码”,抛压虽在发生,但接盘方性质发生变化,价格调整更温和但持续时间更长。
政府关门与流动性冲击
美国政府关门引发的流动性危机是比特币近期调整的直接催化剂。2025年10月底,财政部一般账户(TGA)余额突破1万亿美元,相较7月增加约7000亿美元,市场流动性被大幅抽走。TGA余额膨胀源于两个因素:
政府关门导致财政部“只进不出”,资金无法按计划支出
美债大规模发行持续抽走市场流动性
金融市场反应显著:外国商业银行现金资产下降,总储备金降至2.8万亿美元,隔夜回购利率升至4.27%,远高于美联储超额准备金利率,表明市场流动性紧张。花旗报告指出,比特币对银行流动性变化极为敏感,银行准备金下降往往伴随比特币疲软。
黑色星期五清算事件
10月10日“黑色星期五”期货市场清算事件进一步削弱了市场风险偏好。ETF资金流入在事件后显著放缓,比特币及以太币ETF均受到影响。融资费率下降反映杠杆需求不足,整体市场情绪疲软。价格跌破200日移动平均线也可能抑制技术面买入需求。
潜在转机与流动性释放
一旦美国政府重开,TGA余额开始消耗,数千亿美元流动性将回流市场,相当于“隐形量化宽松”。此前高盛预计停摆可能在11月第二周结束,流动性释放可能推动比特币及风险资产大幅反弹。近期形势越严峻,中期释放的储备流动性越多,潜在回弹力度越强。
编辑总结
比特币市场正在经历四年周期尾声的深度调整,巨鲸抛售与散户增持的结构性变化,以及美国政府关门引发的流动性收紧,共同影响短期价格走势。技术面指标与ETF资金流入是观察市场情绪的关键参考。尽管短期波动加剧,但政府重开后潜在流动性释放可能成为市场反弹催化剂。投资者需关注资金流结构、市场情绪和政策变动,以判断风险资产的中期趋势。
常见问题解答
问:近期比特币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主要原因包括10月10日爆仓事件削弱风险偏好、ETF资金流入放缓、巨鲸抛售及政府关门引发的流动性收紧。同时,价格跌破200日移动平均线也进一步抑制买盘需求。
问:比特币四年周期的减半机制如何影响价格?答:每次减半都会减少新币供应,产生周期性供应冲击,历史上多次引发价格上涨。然而,随着机构投资者进入及现货ETF渠道增加,价格波动可能不再严格遵循传统四年周期。
问:链上数据显示巨鲸抛售对市场有什么意义?答:巨鲸抛售意味着周期尾声阶段的获利了结,市场筹码从长期持有者向新投资者(机构、ETF等)转移。这种结构性变化可能导致价格调整温和但持续时间较长。
问:政府关门对比特币市场有何影响?答:政府关门导致TGA余额急剧膨胀,从市场抽走流动性,相当于变相紧缩流动性,使比特币等风险资产承压。金融市场利率上升,资金紧张进一步抑制风险资产需求。
问:市场未来可能出现反弹的条件是什么?答:一旦美国政府重开,TGA账户开始消耗,释放大量流动性,风险资产可能大幅反弹。这种流动性释放相当于“隐形量化宽松”,为比特币及其他流动性敏感资产提供上涨催化剂。
来源:今日美股网
1. 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标明来源为FX168财经。商业性转载需事先获得授权,请发邮件至:media@fx168group.com。
2. 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FX168财经立场。我们提供的交易数据及资讯等不构成投资建议和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