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突发重量级声音!中国央行顾问:中国必须为经济采取“重大举措”
中国突发重量级声音!中国央行顾问:中国必须为经济采取“重大举措”
FX168财经报社(亚太)讯 美国彭博社周五(10月24日)最新报道称,一位中国央行顾问表示,中国需要更大胆的支出计划来修复家庭和企业的财务状况,因为经济复苏的迹象掩盖了中美贸易战造成的损害。

(截图来源:彭博社)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黄益平表示,尽管出口繁荣支撑了第三季度的经济产出,但从通胀到民间投资和失业等指标都表明,在关税不确定性面前,信心低迷。
黄益平在上海“外滩峰会”期间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真正需要的是政府,包括央行,采取一些重大举措——修复家庭、企业、地方政府,或许还有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
彭博社指出,这一评估令人怀疑,如果不采取更大规模的刺激措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能否基本免受贸易战的影响。
中国高级官员在本周举行的为期四天的中共中央会议上,似乎对中国面临的挑战保持清醒的认识。尽管会议重点在于制定长期规划,但周四发布的公报重申了“稳定就业、稳定企业、稳定市场、稳定预期”的呼吁。
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黄益平呼吁采取更积极的财政宽松政策,以便中央政府能够向地方政府提供更多资金,让地方根据实际情况灵活使用。
彭博社认为,减少对支出的限制将标志着北京方面财政政策思路的转变。例如,许多地方政府债券附带严格的条件——如必须通过项目产生收益——导致财政资金被闲置,从而限制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领域的支出。
中国上季度经济稳健增长,有望实现今年5%左右的官方增长目标。
但经济增长已变得更加不平衡。随着政府以旧换新补贴效应的消退,消费正在放缓,而工业生产则因出口强劲而回升。
由于国内需求疲软,且房价暴跌仍未得到缓解,中国经济通货紧缩已连续第10个季度持续。
黄益平再次呼吁政府稳定房地产市场,有助于恢复消费者信心。房地产市场曾是经济的支柱。
黄益平表示,提高家庭收入和信心是以更可持续方式促进消费的关键,因为针对消费者的补贴只能产生暂时性的效果。
在货币政策方面,黄益平态度更为谨慎,他指出货币政策可以发挥一定作用,但警告称短期内没有实施大幅宽松的空间。
此外,他还表示,中国需要引导地方政府摆脱过去那种对经济增长负有主要责任的模式。北京方面正试图遏制过度的地方补贴,这些补贴曾导致电动汽车等行业出现过剩的产能。
黄益平补充道,对地方官员的考核应该更多地基于就业和家庭收入等指标,而不仅仅是经济增长率。
他说道:“地方政府直接参与经济活动——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展望未来,地方政府应该关注的是真正狭义的政府活动。”
1. 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标明来源为FX168财经。商业性转载需事先获得授权,请发邮件至:media@fx168group.com。
2. 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FX168财经立场。我们提供的交易数据及资讯等不构成投资建议和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