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散户手握23万亿美元储蓄,但除了股票几乎别无选择?
中国散户手握23万亿美元储蓄,但除了股票几乎别无选择?
FX168财经报社(亚太)讯 中国家庭正在小心翼翼地重返股市,背后原因之一在于:几乎没有其他值得买的。
受人工智能热潮以及特朗普对华态度缓和的推动,沪深300指数自4月低点以来已上涨逾25%。但其他资产类别——从理财产品到货币基金——仍陷于多年的低迷。
这让一句老牛市口号重新流行起来:除了股票别无选择。市场普遍期待中国散户会将23万亿美元储蓄中的一部分投入股市,这对全球机构颇具吸引力,它们在多年观望后已显现出回归迹象。
“储蓄压力正在消退,”法国巴黎银行亚太区现金股权研究主管William Bratton表示。庞大的储蓄池是其团队长期看好中国股市的原因之一。
迄今为止,本轮上涨的主力并非散户,而是本地机构和外资流入,高盛指出。但散户是牛市逻辑的核心。摩根大通预计,到2026年底,约3500亿美元储蓄将流入股市。
以下是中国投资者可能将资金投入的其他去处——以及他们可能不愿意的原因。
现金
现金依旧是中国储户的最爱,但其光环正在褪色。
四大国有银行五年期定存利率仅约1.3%,而2020年曾约为2.75%。活期存款年利率仅0.05%。
(来源:彭博)
货币基金收益也大幅缩水。管理约1100亿美元资产的天弘余额宝年化收益率仅1.1%,不到2024年初水平的一半。
债券
债券表现也不佳。彭博总回报指数显示,今年以来,中国国债的月度亏损次数多于盈利次数。
(来源:彭博)
尽管债价下跌带来收益率上升,但政府和金融机构恢复征收利息税,进一步削弱了投资者的兴趣。即便如此,目前收益率在历史上仍缺乏吸引力。10年期国债收益率约1.80%,远低于五年均值2.58%。
房地产
房地产曾长期是中国投资者追求收益的首选,但经过四年的下行,买家重返市场的迹象依旧稀少。
许多家庭已经拥有不止一套住房,潜在需求有限。习近平主席反复强调“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也成为投资者的警示。开发商因难以交付已售房屋而损害了信心。
(来源:Cityre Data)
中金公司数据显示,房地产在居民财富中的占比从2021年的74%降至目前的58%。同期,股票等高风险金融资产占比升至15%,增加了6个百分点。
理财产品
理财产品长期受投资者欢迎,但来自评级机构PYStandard数据显示,近几个季度纯固收及混合策略类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均已跌至3%以下。这标志着理财收益率已连续两年多下滑。
保险
寿险产品的收益率也一路下滑。平安保险披露,其部分万能险的年化收益率已从疫情前的4.3%降至2.5%。
境外投资受限
如果股市是唯一选择,那么海外股市呢?近年来,中国投资者也曾通过渠道投资海外市场,比如押注美股“七巨头”。
但资本管制是一大障碍。本地投资者每年不得兑换超过5万美元外汇,提供海外市场投资的基金本身也受额度限制。此外,境外投资还要缴纳20%的所得税。
因此,中国投资者面临两难选择:国内投资选择虽多但回报低迷,海外资产虽诱人却难以买到。分析人士认为,他们大概率会选择折中之道——继续加大对本地股市的押注。
1. 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标明来源为FX168财经。商业性转载需事先获得授权,请发邮件至:media@fx168group.com。
2. 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FX168财经立场。我们提供的交易数据及资讯等不构成投资建议和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