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北京终于认真对待中国产能过剩问题?
这一次,北京终于认真对待中国产能过剩问题?
FX168财经报社(亚太)讯 本月,从钢铁到多晶硅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因中国投资者押注北京终于认真着手解决这个长期困扰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问题——产能过剩。
包括煤炭、钢铁、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的关键材料)、氧化铝和碳酸锂在内的九种工业大宗商品本月价格上涨10%至68%。与此同时,钢铁企业、光伏制造商和清洁能源企业的股价也跑赢沪深300指数。
这些市场变动正值北京7月1日提出整治“无序价格竞争”(即产能过剩),并首次明确表示将着手应对这一导致国内通缩、海外贸易壁垒的顽疾。
此后,官方媒体加大了对这一表态的宣传力度,并警告“内卷”现象,即过度竞争导致自我消耗。
摩根大通资产管理亚太区首席市场策略师Tai Hui表示:“这缓解了投资者的一大忧虑,即部分高潜力行业的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
(数据显示,多种大宗商品在7月已有显著涨幅 来源:路透)
传统产业如钢铁、煤炭,以及新能源产业如太阳能和电动车,都在经历产能过剩与价格下滑。此前虽屡有警示,但实际应对行动有限。
而本月以来,来自部委、监管机构和地方政府的一些反应,表明北京的政策信号已被认真接收。
7月1日高层政策会议召开两天后,工业和信息化部承诺将遏制光伏行业的价格战。中国光伏产业指数本月已上涨约11%。
本月,多晶硅价格上涨68%,此前有媒体报道称,中国两大生产商正准备收购小型竞争对手,以整合产业。
上周,中国西北一处锂矿因违规采矿被临时关闭,引发市场对更多矿企可能被关停的猜测。
本周,焦煤(用于炼钢)连续三个交易日涨停,因国家能源局下令开展煤矿超产检查。
北京此前也曾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一次是在大约十年前,重点削减水泥、钢铁、玻璃和煤炭等行业的产能。
但这次任务更艰巨,原因包括:上述行业民营企业占比更高,地方与中央政策激励机制不一致;其他行业可吸纳失业人口的空间有限。
目前尚不清楚,政府会采取多大力度来限制产量,或将重点整治哪些行业。
摩根士丹利中国区首席股票策略师Laura Wang表示:“中国领导层正在发出一个明确而积极的信号,表明他们有意解决产能过剩问题,但这次的进展可能要慢得多,企业利润改善可能要一年甚至更久才能显现。”
她补充说:“在未来三到六个月内,我们对实际产能关停的规模持相对保守态度。”
1. 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标明来源为FX168财经。商业性转载需事先获得授权,请发邮件至:media@fx168group.com。
2. 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FX168财经立场。我们提供的交易数据及资讯等不构成投资建议和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