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发在日经亚洲,作者琳达·西格曾在东京为路透社报道日本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超过三十年,最近是自由撰稿人。

依田奏, CC BY 4.0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via Wikimedia Commons
这虽然算不上是“他们在吃狗……他们在吃猫”的时刻,但对于一些人来说,日本新首相高市早苗最近一句“外国人在奈良的家乡公园里踢鹿”的言论,却让人联想到去年特朗普关于海地移民在俄亥俄州小镇的毫无根据的言论。
高市早苗上周当选为日本首位女性首相,她当时正试图拉拢保守派支持者。这些人中有不少在7月的国会选举中倒向了右翼新兴政党参政党。
她还表示将打击“非法外国人”、外国人“扰乱行为”以及非日本人“滥用”社会福利的问题。
尽管高市和她新任命的“负责与外国人有序和谐共处的社会事务大臣”言论强硬,但短期内日本应该不会大规模驱逐或中断外国劳工流入。
日本仍需要应对国内劳动力萎缩的问题。
但这种负面言论可能加剧公众对外国居民和游客的担忧,却未正视现实:日本事实上已经拥有一套移民政策,外国人口增长至接近400万,而帮助外国人融入当地社会的资源仍然严重不足。
关西国际大学客座教授门胁俊浩表示:“考虑到人口减少,日本社会无法在没有更多有才能的外国人的情况下运转。但当局传递出的信息,全都是关于管制,而不是共处。”
在7月的参议院选举中,参政党表现强劲,提出要终结所谓“外国人悄然入侵”的局面,使得反移民议题登上政治日程。
自民党受挫的其他主要原因,还包括物价上涨引发的民怨,以及民众对税负过重和福利低迷的普遍不满。
在去年的众议院选举中失利后,自民党领导的执政联盟此次又失去参议院多数席位,时任首相石破茂因此在仅任职一年后辞职,为自民党选出新领导人铺平了道路。
在五位候选人中,高市早苗为竞选造势时就定下了她所谓“外国人问题”上的基调。她引用了未证实的游客踢鹿的报道,作为外国人不尊重日本传统的例子。鹿在奈良被视为神圣动物,受法律保护,但这种动物本身也可能相当具有攻击性。
上周五在国会的演讲中,高市承认,由于人口减少,一些行业确实需要外籍劳工。但她也表示:“公众对部分外国人的违法行为和违规行为感到不安和不公平。这是事实。我们将与排外情绪划清界限,但政府将果断应对。”
高市任命的小野田纪美负责新设的涉外事务。她在自民党的竞选视频中大力宣传“零非法外国人”政策,这个政策最早在7月选举期间推出。
小野田纪美出生于美国,父亲是美国人,母亲是日本人,成长于日本,直到2016年当选国会议员后才正式放弃美国国籍(日本法律禁止成年人拥有双重国籍)。
这位现年42岁、同时兼任经济安全保障大臣的议员在记者会上表示:“部分外国人的犯罪和扰乱行为,以及对公共体系的不当利用,正在引发日本民众的不安和不公感。”
她承诺将采取严格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回应选民关切固然是政治人物的职责,但新政府也应该努力在公众担忧缺乏依据或被夸大的时候说明真相。
奈良县知事山下真在7月全国知事会议上指出,关于外国人的无根据说法在网络上传播开来。他说:“如果不迅速采取措施消除这些担忧,可能演变为类似欧洲国家面临的社会问题。”
与美国和欧洲相比,日本的外国人口仍然较少,仅占总人口约3%,不过过去十年增长迅速。入境游客人数也大幅攀升,今年有望达到4000万人。这些变化都源自已故首相安倍晋三早期推行的政策。
关于外国人犯罪增加的说法,并没有得到官方数据支持。数据显示,外国人因违反刑法被逮捕人数在2005年达到峰值。虽然2023年有所上升,但相比20年前的高点仍下降了30%以上,而同期外国人数量显著增加。
“非法”外国人数量也并不庞大。目前滞留逾期未离境者仅略高于7万人,远低于欧洲和美国。
东京国际基督教大学副教授桥本直子告诉《每日新闻》:“考虑到每年约有4000万人入境,包括游客在内,日本的边境管理其实运作得相当良好。”
石破政府曾设立特别小组,研究面向未来的涉外政策,包括是否设定外国人总量上限。自民党与日本维新会之间达成协议,计划在2026财年结束前拟定“人口战略”,明确外国人接纳数量目标和基本政策。
《日本经济新闻》9月的调查显示,近98%的日本企业领导者赞成扩大接纳外国劳工;同时也有65%支持对外国人数设定上限。
长期以来,日本对移民持谨慎态度。社会文化强调种族同质性,“移民”一词往往令人联想到低薪、技术低下、教育程度不高的临时工。
尽管如此,政府仍逐步放宽外国人入境限制,以缓解劳动力短缺。1990年代推出的“技能实习生”项目曾广受批评,存在大量剥削行为,被视为以廉价劳动力为目的的后门政策。这个计划将于2027年被另一项条件更佳的新制度取代。
2018年,国会通过重大政策转向,允许更多蓝领外国工人入境,为特定行业创设“特定技能”签证两类。一类为无法携带家属、最多居留五年的外国工人,另一类则允许携带家属,有望获得永久居留权。
高市的政治导师安倍晋三在世时曾坚持认为,这些改革不构成“移民政策”。
专家指出,政府不愿正面承认移民现实的同时,也没有在国家层面投入足够资金,协助外国居民融入本地社会,导致地方政府不得不自行承担成本。
全国知事会在7月呼吁中央政府推进多元文化社会建设,并主导筹措资金,用于推动日语教育等融入社会的措施。
苏黎世大学亚洲与东方研究所教授戴维·奇亚瓦奇,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日本的融合政策不仅需要更明确的愿景,更需要大量资源和具体措施,尤其是在国家层面。”
然而,考虑到日本政府债台高筑、面临多项开支压力,尤其是在政治话语中持续制造移民负面形象的背景下,争取相关预算可能仍面临巨大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