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指责产能过剩,中国二号人物罕见地直言不讳!
欧盟指责产能过剩,中国二号人物罕见地直言不讳!
FX168财经报社(亚太)讯 在面对欧盟高级官员关于中国政府补贴助推全球制造业产能和需求失衡的批评时,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以一种自嘲的语气回应称,中国制造业的成功秘诀是“勤奋”,甚至“过于勤奋”。
李强在周四(7月24日)于北京举行的中欧峰会闭幕式上表示,现在很多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深切感受到中国的制造能力之强,以及中国人民的勤劳,“工厂是24小时运转的”。
中国总理补充说,“一些人认为这给全球供需平衡带来了新的问题。”但他说,这是“另一个问题,我们已经意识到了”。
尽管如此,这番回应不太可能说服欧洲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她此行将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作为核心议题。中国近年来在全球制造业中获得主导地位,部分是以德国等国家为代价取得的,尤其是在特朗普政府对华征收关税、限制中国科技产品出口之际,欧洲正面临中国出口转向本地区的压力。
冯德莱恩指出,中国通过补贴生产出的商品与国内需求不相匹配,导致产能转向海外市场;而其他国家对中国产品设置贸易壁垒时,这将导致出口转向欧盟市场,进一步威胁到欧盟的单一市场以及本土制造业的竞争力。
李强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欧企业家座谈会上发言时罕见地直言不讳,商务部长王文涛也出席活动。
李强的表态与当前中国官方态度的转变相呼应。近期,习近平领导的高层会议释放出可能整顿“内卷”现象的信号,这一现象被认为是导致多个行业价格下行和利润缩水的根源,引发了外界对中国可能再次进行去产能改革的猜测。
数据显示,中国是主要经济体中平均工时最长的国家之一,当前平均每周工作时间接近49小时,较2019年的46小时明显上升。
中国政府还于周四启动了对《价格法》修订草案的公开征求意见程序。该法自1998年实施以来未有大改,显然已不适应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年审报告,从2009年到2022年,中国共实施约5400项补贴,占G20国家总数的三分之二。数据显示,获得补贴的中国出口商品比未获得补贴的商品出口量高出1%。
此外,尽管国家投资发挥作用,中国制造业的优势也得益于疫情期间全球供应链的中断、北京的战略规划能力以及科技进步等多方面因素。但由于房地产市场疲软导致内需疲软,当前工业产出增长快于消费支出,企业之间的竞争进一步加剧。
这种产出与消费之间的结构性失衡使中国陷入几十年来最长的一轮通缩周期,严重影响了企业利润和劳动者收入。
李强在讲话中还回应了关于中国靠补贴推动制造业崛起的批评,称中国不像欧洲那样富裕。“我们负担不起那样做。我们不会傻到用来之不易的财政资金去补贴产品,再卖到国外让外国人享受。这种事我们不会做。”
1. 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标明来源为FX168财经。商业性转载需事先获得授权,请发邮件至:media@fx168group.com。
2. 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FX168财经立场。我们提供的交易数据及资讯等不构成投资建议和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