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分析指出,亚洲掀起一波美元抛售浪潮,预示着这个全球出口强国开始质疑几十年来将庞大贸易顺差投资于美国资产的趋势,这对美元来说是一个不祥之兆。
上周五和本周一新台币创纪录的上涨,已经向外扩散,推动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的货币上涨。这一趋势对美元构成警示,说明资金正大规模流入亚洲,美元的一个关键支撑正在动摇。
周二,随着新台币两天暴涨10%后,市场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稳定。但港币逼近联系汇率的强方(货币兑美元汇率接近制度设定的最高值,即本币最坚挺的那一侧),新加坡元飙升至十多年来的高位附近。
Gavekal Research创始合伙人路易·文森特·加夫在播客中表示,“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反向亚洲危机的情景”,因为货币变动的速度太快。
在1997年和1998年,资本外逃导致泰国、印尼和韩国等地的货币暴跌,之后这些国家下决心积累美元储备。
加夫说:“亚洲危机以来,亚洲的储蓄不仅庞大,而且一直倾向于流入美国国债。而现在,这种交易突然不再像以前那样是稳赚不赔了。”
台湾交易者报告称,美元抛售一边倒,导致交易难以执行,市场猜测这至少得到了中华民国央行的默许。
交易者表示,亚洲其他市场的交易量也很大。
分析人士指出,真正引发这场动荡的,是特朗普施加的高额关税,动摇了投资者对美元的信心,颠覆了原本流入美国资产的贸易美元流向。
首先,尤其是中国大陆的出口商,由于关税减少了对美客户的准入,未来收到的美元将更少。其次,人们对美国经济衰退的担忧也使美国资产的回报蒙上阴影。
法国外贸银行(Natixis)高级经济学家吴卓殷表示:“特朗普的政策削弱了市场对美元资产表现的信心。”
他还说,有人开始猜测市场上所谓的“海湖庄园协议”,即一个旨在削弱美元的协议——以特朗普在佛州的豪华度假庄园命名。
中华民国的贸易谈判办公室否认上周在华盛顿进行的关税谈判涉及外汇问题。
亚洲拥有全球最大的美元储备,集中在中国大陆、台湾、韩国和新加坡,合计达到数万亿美元。
仅中国大陆的银行外汇存款——主要是美元,且大多由出口商持有——截至3月底已达9598亿美元,接近三年来的最高水平。
此外,还有由这些货币资助的投资项目。这些货币的借款成本按全球标准来看很低,再加上养老金和保险基金对美国股票和债券的投资,由于对冲成本高昂,这些投资通常对外汇对冲的比例很小。
从各方迹象来看,市场对美元的看法正在发生转变。
高盛在周二的一份报告中指出,投资客户最近从做空人民币转为做多,也就是说他们开始做空美元,预计美元将进一步走弱。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表示,特朗普4月2日发布“解放日”关税公告,是让投资者开始至少进行对冲(如果不是直接抛售)美国资产的警钟。
他说:“从中期和长期来看,我认为人们开始思考未来如何分散资产配置,而不是陷入美元至上的过时思维。”
一种过去颇受欢迎的交易——在港币远期市场买入廉价美元,业内称之为“源源不断的礼物”——也开始逆转,因为这种操作必须基于港币保持稳定。
总部位于新加坡的全球套利基金Aravali Asset Management首席投资官穆克什·戴夫表示:“宏观基金和杠杆投资者,在港币远期市场里投入了数千亿美元的‘免费资金’交易,现在他们开始撤出。”
香港香港金融管理局周一表示,已在减少美债久期,并将货币敞口多样化,转向非美元资产。
亚洲债券市场的上涨,表明出口商和长期投资资金可能也正在回流本国。
法国巴黎银行新加坡亚洲-太平洋地区利率与外汇策略师帕丽莎·赛姆比表示:“资产回流的讨论正在成为现实”,投资者和出口商要么在撤出,要么急于进行对冲,“无论以哪种形式出现,这都说明美元的支撑正在转变并趋于减弱……这表明‘去美元化’正在发生。”
瑞银估算,如果台湾的保险公司将对冲比率提高到2017年至2021年的平均水平,可能涉及抛售多达700亿美元的美元。
当然,中华民国央行已誓言稳定本币汇率,甚至国总统罕见地录制视频声明,强调汇率问题并非美台贸易谈判的议题。
尽管如此,市场似乎已经用“钱袋子”投了票。
分析公司Spectra Markets总裁、资深交易者布伦特·唐纳利表示:“美元兑新台币走势就像煤矿里的金丝雀。亚洲对美元的需求,和亚洲央行支持美元的意愿,都在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