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关闭“取餐店”模式,回归“第三空间”初心
星巴克关闭“取餐店”模式,回归“第三空间”初心
在推出仅六年后,星巴克(Starbucks)宣布将逐步关闭其“仅限取餐”门店(Starbucks Pick Up),原因是这种模式已不再符合公司整体战略方向。
星巴克首席执行官布莱恩·尼科尔(Brian Niccol)在最新财报电话会上坦言,这种“高度事务化”的门店缺乏品牌所倡导的“人情味与连接感”。他表示:“我们发现,这一模式过于冷冰冰,无法体现星巴克品牌的温度与人文关怀。”
这类门店自2019年在纽约首次亮相以来,迅速扩展至全美约90家,选址多集中在市中心、机场、医院等高通行量区域。顾客需提前通过移动App下单,门店仅供取餐使用,大多数没有座位,部分门店甚至只设有取餐窗口,完全不提供堂食空间。
尼科尔指出,随着星巴克App数字服务的提升,公司完全可以通过传统门店实现同样的便捷体验。他强调:“我们的数字能力已经很强大,没必要牺牲顾客与门店之间的情感联系。”
自去年9月接任CEO以来,尼科尔将“重建星巴克作为顾客‘第三空间’的定位”作为核心战略。所谓“第三空间”,是指除家庭和办公室之外,让人放松、交流、连接的社交场所。过去几年,星巴克过于强调效率与便利,这一初心逐渐被边缘化。
为重拾品牌灵魂,星巴克正在试点一种新型门店原型:店内设有10个座位,配备舒适座椅、电源插座和更大的桌面。这种“小而精”的门店将首先在纽约上线,未来或将在更多市场推广。尼科尔认为,新模式“将带来更优的顾客体验,优化单店盈利能力,释放更多增长潜力。”
尽管改革步伐不断推进,但星巴克眼下的业绩压力仍在持续。最新财报显示,星巴克全球范围内已经连续六个季度出现“同店销售”下滑。其中,北美地区同店销售额同比下降2%。不过,尼科尔仍对前景表示乐观:“虽然财务数据尚未完全体现改革成果,但各项迹象表明,我们的势头正在回升。”
例如,非星享俱乐部会员的消费正在恢复增长,单笔订单的平均金额也同比上升了1%。受此提振,星巴克股价在财报发布后的盘前交易中上涨近5%。
1. 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标明来源为FX168财经。商业性转载需事先获得授权,请发邮件至:media@fx168group.com。
2. 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FX168财经立场。我们提供的交易数据及资讯等不构成投资建议和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