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未能成为中美的“秘密渠道”,这次黄仁勋能做到吗?
马斯克未能成为中美的“秘密渠道”,这次黄仁勋能做到吗?
FX168财经报社(亚太)讯 就在与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白宫会晤几天后,英伟达CEO黄仁勋又一次出现在北京的舞台上,赢得了现场观众的掌声。这是黄仁勋今年第三次访问中国。
本周,这位全球第九富豪宣布,英伟达将恢复向中国销售H20芯片,这标志着特朗普政府政策的突然转向。他还为北京一场重要的供应链博览会揭幕,并应主持人、前中国商务部官员任鸿斌的要求,用中文致辞,呼吁加强中美商业联系。
这一幕表明,62岁的黄仁勋越来越擅长表演这支微妙的外交舞,既让他的公司受益,也帮助世界两大经济体管控分歧。
黄仁勋长期以来对政治敬而远之。今年1月,他是少数几位未出席特朗普就职典礼的美国科技巨头之一,当时他正待在中国和台湾。如今,无论他愿意与否,他的工作重心之一已经变成了设法避免华盛顿和北京在他所依赖的技术领域“兵戎相见”。
随着特朗普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尚未敲定几个月内举行面对面峰会的日期,更大的问题是:黄仁勋是否可能成为某种形式的“沟通桥梁”。与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苹果CEO蒂姆·库克在特朗普政府中渐失宠不同,黄仁勋与这位善变的美国总统保持着融洽关系。
“黄仁勋显然与特朗普政府关系不错,但他的芯片业务正是中美之间最大的争端之一,”Hutong Research创始合伙人Feng Chucheng说,“两国领导人可能需要这样的沟通渠道,但他愿意担此角色吗?”
英伟达未立即回复路透社发出的邮件置评请求。
黄仁勋在中美之间“穿梭外交”
北京将给予黄仁勋多大程度的访问权仍有待观察。黄仁勋此行期间,虽然与负责贸易谈判的副总理何立峰、商务部长王文涛会面,但并未受到中方最高层接见。“能见到习近平主席将是一种荣幸,”黄仁勋说,“只是我没被邀请。”
随着中美之间政治敏感性和互不信任上升,企业高管“穿梭外交”已成常态,以确保两国最大的市场业务顺利开展。库克近年来也一直定期访华,同时努力与特朗普政府保持沟通。
不过,像黄仁勋这样的企业家能否在国家层面发挥更大影响力仍不确定。尽管外界曾期待马斯克成为美中关系“后门渠道”,但并未成真。今年马斯克在公开场合对涉及北京的问题几乎缄默,并离开了特朗普政府圈子。
尽管黄仁勋没有政治野心,但他多次向美国政府强调,收紧芯片出口禁令只会促使中国加速发展本土产业。他的逻辑很简单:允许英伟达在中国本土与华为等企业竞争,对美国在人工智能竞赛中获胜至关重要。
当被问到是否影响了特朗普的态度时,这位本月刚带领公司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的CEO笑着对记者说:“我不觉得我改变了他的想法。”
文化敏感与低调应对
多年来,黄仁勋在中国游刃有余,善于“接地气”。他去年在公司年会上身穿印有中国东北传统花纹的马甲跳舞的视频一度在中国网络上走红。
本周,中国官媒大力报道H20芯片恢复供应的“好消息”,尽管这些芯片性能仍不及英伟达最先进的产品。黄仁勋本人对中国科技研究人员和企业家大加赞赏,不忘提及小米,和小米CEO雷军合影,还笑称小米电动车无法在美国销售是“美国人民的不幸”。
“他是一位老练的CEO,像库克等人一样,必须尽可能同时在中国和非中国的科技生态系统中游走,”前美国驻香港总领事、现任亚洲集团合伙人的Kurt Tong说。
去年在台湾夜市称台湾为“国家”后引发北京不满,黄仁勋很快澄清称:“那不是地缘政治评论,而是感谢我们的合作伙伴们。”
相比之下,马斯克则公开表示台湾应归属北京,直接呼应了习近平的立场。
黄仁勋对台海问题的评论,更多集中在美国芯片出口管制如何影响北京对台动武的判断。他在2023年接受彭博采访时说:“你必须问自己,到底什么时候他们会说,‘算了,我们没什么可失去的了’,然后动手。”
欧亚集团高级分析师Dominic Chiu指出,由于长期来看两国都有战略性“脱钩”意愿,科技领域的CEO们充当桥梁尤其敏感。但短期内,在谈判和交易的拉锯中,他们仍有发挥作用的空间。
“在这些磋商、交易往复的过程中,科技公司或许还能作为某种桥梁,” Chiu说。
1. 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标明来源为FX168财经。商业性转载需事先获得授权,请发邮件至:media@fx168group.com。
2. 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FX168财经立场。我们提供的交易数据及资讯等不构成投资建议和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负。